齿轮泵停止运转后的要求:
1、输送易结晶,易凝固,易沉淀等介质的齿轮泵,停泵后应防止堵塞,并及时用清水或其他介质冲洗泵和管道。
2、高温齿轮泵停车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,停车后应每偏20一30min盘车半圈,直到泵体温度降至50℃为止。
3、低温齿轮泵停车时,当无特别要求时,泵内应经常充满液体;吸入阀和排出阀应保持常开状态;采用双端面机械密封的低温泵,液位控制器和泵密封腔内的密封液应保持泵的灌浆压力。
4、离心齿轮泵停止运转后应关闭泵的人口阀门,待泵冷却后再依次关闭附属系统的阀门。排出泵内积存的液体,防止锈蚀和冻裂。
轴与衬套磨损后的修理:齿轮泵主动轴与衬套磨损后,其配合间隙增大,必将影响泵油量。遇此,可采用修主动轴或衬套的方法恢复其正常的配合间隙。若主动轴磨损轻微,只需压出旧衬套后换上标准尺寸的衬套,配合间隙便可恢复到允许范围。若主动轴与衬套磨损严重且配合间隙严重超标时,不仅要替换衬套,而且主动轴也应用镀铬或振动堆焊法将其直径加大,然后再磨削到标准尺寸,恢复与衬套的配合要求。
齿轮泵工作时,主动轮随着电动机一起旋转并带动从动轮跟着旋转。当吸入室的一侧的啮合齿逐渐分开的时候,吸入室容积会增大,压力降低,便将吸人管里的液体吸到泵里;吸入液体分为两路在齿槽里被齿轮推到排出室。液体进入排出室之后,由于两个齿轮的轮齿不停啮合,便液体受挤压而从排出室进入排出管当中。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不停地进行旋转,泵就能不停地吸入和排出液体。
齿轮泵使用所需注意事项:
1、齿轮泵要是想早期发现异常,便需要掌握平时正常运转的情况并对其进行检查、检修等都详细做好记录,这种基础资料除对检查故障不可少外,还有助于日常维修和早期问题防预。
2、齿轮泵在正常运转时,即使是自动化程度较不错不需要监控的泵,至少每班要做一、二次检查,如前所述这是早期发现异常现象的重要工作之一,此外,根据需要还应做定期巡回检查。
3、齿轮泵在日常检查中,除充足运行控制,测试仪表外,还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。看一看各部仪表指示压力、流量、温度、电流、电压是否正常及闻一闻有否异常味道,液态烃、汽油、苯等泄漏的嗅味,设备油漆、胶皮等绝缘烤焦的糊巴味等。
对齿轮泵直线共扼内齿轮加工方式,即大圆周小进给方式进行深入研讨,数控插齿机为了适应的加工方式,可对数控插齿机的结构和加工参数等进行如下优化:
1、通常数控插齿机解决内齿加干涉问题,采用多的方法是立柱斜向让刀方式,但对齿轮泵直线共扼内齿轮加工过程的干涉、毛刺、拉伤等现象进行分析,进刀而、出刀而都有可能出现以上现象,有时两而出现以上现象,没有的规律,而斜向让刀方式只能解决固定的一而加工干涉问题。故采用立柱斜向让刀的调整,改进的效果并不明显。
2、工作台与刀架的结构可以进行优化,包括定心和传动方式均能够进行改进设计,如采用轴承定心方式、力矩电机及静压主轴等结构,可解决守旧的蜗轮蜗杆副传动线速度过大,长期旋转磨损严重导致分度精度降低等问题。
3、对数控插齿机的特别让刀运动进行分析,让刀量过大引起的干涉,对让刀凸轮进行了两次改进,让刀量从1.2mm降到0.6mm,再降到0.3mm进行切削,干涉、毛刺、拉伤等现象均没有改观,效果不明显。
关于齿轮泵零部件的维修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:
1、齿轮泵轴磨损后的维修
齿轮泵中轴的磨损主要是因为轴两端与支撑滚针间的摩擦磨损,使轴径变小。如果是轻微磨损,可通过镀一层硬铬来加大此部位轴的直径尺寸,使轴得。如果轴磨损严重,则应45钢或40cr钢重新制造,轴毛坯经粗、精车后,轴承部位要热处理,硬度为hrc60-65,然后再经磨削,使轴承配合部位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0.32μm;轴的圆度和圆柱度允差为0.005mm;与齿轮配合部位按h7/h6、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0.63μm。
2、齿轮泵泵体磨损后的维修
泵体内表面磨损主要是吸油区段圆弧形工作面。如果出现轻微磨损,可用油石修磨去毛刺后使用。泵体是由铸铁铸造毛坯成型,出现严重磨损时应替换新件。如果泵内齿轮两端面是用磨削,则泵体宽度尺寸也要改变,与齿轮两端修磨去掉的尺寸相等,重新加工后的泵体两端面应达到技术要求。
3、齿轮泵两端盖磨损之后的维修
齿轮泵的端盖用铸铁制造,出现磨损现象后,轻微的可在平板上研磨修平,磨损比较严重时应在平面磨床上磨削修平。修磨后的端盖与泵体配合连接的平面接触应不低于85%.平面度允差、端面对孔中心线的垂直度允差、两端面的平行度允差和两轴孔中心线的平行度允差均为o.olmm。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1.5μm。
4、齿轮泵泵用滚针轴承的维修替换
泵中零件维修后,轴承滚针应替换。对滚针要求是:全部滚针直径的尺寸误差不应超过0.003mm,长度允差为0.1mm,与轴配合间隙应在0.0lmm左右;滚针装配时要按数量要求充满轴承壳内,滚针间要相互平行布置。